吃人参的4大误区,很多人都错了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news/a_6169094.html 关东有三宝, 人参貂皮鹿茸角, 其中人参居“三宝”之首, 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我国古代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然而,由于民间对食用人参存在着诸多认识误区,以至于很多人不敢轻易食用人参,影响了人参的应用范围。那么,关于人参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吃人参易上火、流鼻血? 很多人认为“吃人参易上火、流鼻血”,实际上,这种观点较为偏颇。对“人参上火,不可轻用”之说,吉林省通化市人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卫东表示,很多人吃人参上火,主要原因之一是过量了。 为什么有的人服用人参会有流鼻血现象?这主要与个人体质及身体状况有关。每个人鼻膜厚度不同,鼻膜较薄的人,即使不食用人参,着急上火也容易流鼻血。人参中含有的皂苷等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造血。人参单次服用剂量过大也有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使得本来就较薄的鼻膜血管出血。一部分人的体质关系,食用人参会呈现一种排斥反应,即使是正常定量,也会有上火状况,中医称之为“不受补”。 结论 食用人参应细水长流,长期少量地补充才有最佳效果。关键要掌握好用量,同时注意吃的频次。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合理适量食用,吃人参是不会上火的。 误区二:鲜人参的功效不如干人参? 如今,市面上的人参大多是经过加工的干人参。一部分消费者认为,鲜人参的功效不如干人参,浓缩的才是精华,事实的确如此吗? 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副主任冯家表示,鲜人参和干人参各有特点。干人参易保管、耐储存,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在药用治疗上效果较为明显。相较于干人参而言,从保健效果来看,鲜人参的补养成效更佳。由于鲜人参没有经加工脱水等处理,完整地保存了人参原汁液浆中的天然精华及活性成分,药性和缓,适合人群广泛,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入膳食用。 结论 鲜人参和干人参在功效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鲜人参的营养价值保存更为完整,两者各有所长,消费者可按需购买。 误区三:“异形”人参的品质不高? 古人常说:“人参人参,像人者,皆为佳。”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人参的时候,将长得是否像“人”形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尺之一。还有人认为,“异形”人参的品质不高,其实并不是这样。 人参在缓慢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天然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参形态。人参外形的千差万别主要在于种植环境及培育方式,其药效成分高低也不在于人参的外形如何,而在于人参的品种和年份。人参依据植物形态分为大马牙、二马牙、圆膀、圆芦等,依据果实颜色有红果、黄果、橙黄果等。虽然品种不一样,外形也不同,但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没有太大差别。 结论 人参品质的好坏不能以“颜值”高低来区别,主要看人参中含有的皂苷等有效成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凡是符合标准的,都是合格的人参。即所谓“参形万千,品质大同”。 误区四:人参价格昂贵,吃不起?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人参是名贵的药材,只要身体没生病就不需要吃。随着年药食同源政策的颁布,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被列为新资源食品,人参不仅仅作为药物入药,同时也可以作为食材出现在餐桌上。 人参“大补元气”兼补五脏之气,服用原则是“小服久服”。作为日常保健,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吃鲜人参每天不超过10克,干人参每天不超过3克为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gx/9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协同创新院食用菌古田分院鹿茸菇技术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