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正在吃食。西宁市湟中区群加藏族乡供图本报记者王晶10月25日,晴空万里,西宁市湟中区群加藏族乡上圈村梅花鹿养殖基地内,一头头体态匀称、毛色光亮的梅花鹿正悠然散步、觅食……甚是可爱。走进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鹿舍,饲养员华尖抱来两捆玉米秸秆,摊开平铺,看着这群温驯可爱的梅花鹿凑过来,他摸摸这头,看看那头,认真观察着它们的进食情况,确保每一头鹿都健健康康,他的脸上荡漾开一抹幸福的微笑。打扫鹿舍、搅拌饲料……今年50岁的华尖是上圈村村民,现在养殖基地工作。“今年9月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后,我就来上班了,现在一个月能挣元,收入固定还离家近,比在外面打零工强得多。这几年农村变化越来越大,道路平坦宽阔,村庄干净整洁,现在又多了一个致富‘秘方’——养殖梅花鹿,村民可高兴了。”华尖笑着说,梅花鹿是我的宝贝,要仔细喂养,精心照料,这可是全村致富的希望,不能不上心。“目前,养殖基地有梅花鹿头,共10栋棚、42个圈舍,存栏量达到头,年出栏到头。除了活体鹿的出栏还有鹿茸、鹿肉、鹿血等多种产品。后期,我们还计划培育拥有青海高原特色、产能高的高原梅花鹿品种。”梅花鹿养殖基地负责人赵刚介绍说。梅花鹿自古就有“百兽之后”的美誉,鹿茸、鹿肉、鹿血、鹿骨、鹿筋等都是名贵药材,可谓“浑身是宝”,有着极高经济价值。谈到养殖梅花鹿,有着5年养殖经验的赵刚打开了话匣子:“梅花鹿耐粗饲、不挑食,是百草性动物,主要用玉米和玉米秸秆、豆粕、麸皮等喂养,饲料成本较低。而且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这里草木葱茏,远离工业污染,对鹿群的生长和繁育都较好。”群加梅花鹿养殖基地是年湟中区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平方米,配套建设有养殖培训基地、鹿产品展览室、业务用房等,是青海省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目前项目已经完工,养殖基地已通电、通水、通路,部分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中。“我们通过引进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经营,促进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获得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务工50多名,增加务工收入1.5万元。预计到年底,梅花鹿养殖规模可达头,年经营收益达万元,可带动上圈村每年不少于9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群加乡乡长汪金花说。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成股东。发展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一举解决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问题,群加乡在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群众持续稳步增收,从深层次发挥村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未来,群加梅花鹿养殖基地将走上以梅花鹿生态养殖、鹿产品精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推动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用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之路。“1头公鹿每年能产6至7斤鹿茸、能采1至2斤鹿茸血,价值在元左右,母鹿主要用于繁殖,每头仔鹿可以卖至元……”微风吹拂,听着呦呦鹿鸣,带着对产业造血带来的无限憧憬,赵刚掰着手指算起未来好光景。《青海日报》(年10月31日第6版:综合新闻)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zy/1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