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424854.html

7月至9月,走进镇前镇福建当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姬松茸产业园,热浪伴随高温天气扑面而来,烤菇房内关不住的香味在下庄村入口处飘散,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大家对于丰收的喜悦。

年9月,下庄村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最终落定,以下派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核心的新一届两委班子正式确定。由于下庄村的土质中富含硒元素,加上独特的高海拔气候,特别适宜食用菌类的种植,同时市场对于食用菌的需求日益增大,而镇前又有的食用菌种植的历史,曾经的镇前是政和县香菇产业的重要基地,在多方资源的整合下,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保障。

产业发展亟待突破

新一届的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这是一举多得的“大事”,有了产业做基础即可以对村集体收入进行一个有效的充实,为进一步发展提供“钱”的保障,也能够吸引到一批肯干事、想干事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提供“人”的保障,同时更有助于凝聚村民力量,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下派书记带领村两委在村宣传姬松茸种植

有想法就得抓紧“干”。10月,村两委与下庄吕家洋村在家青年叶维军取得联系,就村里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多次的交流讨论。“东西种出来要有地方销售”,叶维军说道,在外打拼多年的叶维军对于项目的敏锐“嗅觉”,让大家很快敲定了引进姬松茸种植的想法。“我们分头抓紧准备,各司其职,尽快将这件事情办好”、“村两委主要负责土地流转工作;我抓紧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技术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扶持;叶维军对接好项目引进的事宜”,下派书记强调道。

实地邀请专家指导种植中遇到的困难

有困难大家一起“扛”。11月,项目投资方多次来到村里进行实地考察,敲定了项目地点,在期待和担心里,终于完成了第一批的项目引进和资金投入。有了项目,有了资金,于是大家开始了第一次的“创业”,创业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最初的菇棚搭建,到菌种引进种植,最后收菇,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用工难,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管理体系不够成熟,道路运输条件不足导致成本增加等困难,概括为“人、钱、运”的问题。“有困难,我们大家更要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团结一致,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科学种植

技术弱我们找专家。在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姬松茸”种植基地项目,在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应正和(原下派政和县农业局副局长)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很快的找准了种植技术层面的缺陷,加快学习取经,在尝试中取得了可喜收获。

下派书记多次与村两委、党群工作者实地查看了解姬松茸种植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全程参与、全程把关,在姬松茸种植的所有过程中,将党建融合,确保产业在选择之初不盲目跟风,在发展过程中能凝心聚力,在最终结果上迎来可喜成效。县、镇两级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派书记多次带领村两委前往姬松茸种植基地,现场查看,台风天、暴雨时,更是带领村两委为姬松茸“保驾护航”;同时制定“党员片区责任制”规范管理,解决了“人”的问题,确保了产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人把关,有人负责;改进采菇机制,将按“日”结算工资改为按“量”结算,即提高了采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菌菇按时采摘,同时也提高了人均收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希望通过一个产业,将全村乃至更多的人都带进来,让大家一起撕掉贫困的标签,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将“湿菇”制成“干菇”

下派书记、村主任、党群工作者参与拣菇

了解干菇品质

村民参与,一天下来从收菇、洗菇、剪菇最多收入可达多元,最少也有元以上。

丰收季我们迎丰收。随着所有条件的准备完成,年6月,我们种下了第一批的姬松茸,这个满载希望的“致富菇”,在大家的殷切期盼和焦灼等待中,破土而出。7月,我们迎来第一批的收成,之后,姬松茸的涨势越来越好,直至目前,已实现约9万斤产量的收成。“我们将它们烤干之后,进行细致处理,将品质高的供给市场,努力将我们高山区的姬松茸食用菌品牌做响”。

做大做强还需多方努力

“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还需要更多的支持,下一步,我们更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加入进来,以姬松茸种植为支点,去撬动“村集体+企业+贫困户+一般户”的多方合作制度,由村集体牵头引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带动贫困户、一般户的共同合作,让全村的人都能分享这一份收获的喜悦,也在最大程度上,将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实现产业壮村、产业强村、产业扶贫的目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抱团前行。

图文编辑:陈彬杨潇航

责任编辑:杨浩楠

审定:张其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zy/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