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了江南春《人心红利》一书,里面列举了一个医药行业,尤其是OTC产品的案例,我觉得还是有思考价值的,所以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思考。

所有人的机会其实并不是机会,所有人的灾难也不是灾难。企业要抓住短期机遇,变成自身品牌的长期动能,把一个品类机会变成自身品牌崛起的机会。

案例拆解:

康恩贝

康恩贝旗下产品金笛口服液的广告语是:“喉咙痛,用中药,选金笛”。喉咙痛是大家生活中经常会有的症状,金笛的广告定位就是建立消费者认知,扩大市场需求,把产品变成人们家中的常备药。

头孢是常用的消炎处方药,但在消费者心智中,是尽量避免吃头孢的,那么在喉咙痛的时候,他们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金笛口服液这款产品。

产品销量反映营销效果,金笛在年10月开始在分众上推广这个品牌定位。之后几个月,它的产品销量上涨了4倍。

而在疫情期间,康恩贝没有收缩推广计划,而是立刻在原计划上加大了投放力度,同时在广告语上又加上了两句话,告诉用户咽喉是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线,金笛提醒您,保护咽喉很重要。这时候,康恩贝的广告就带有公益性质,提醒大家保护咽喉守护好健康。

另外,金笛在分众的屏幕上打广告时,每块广告屏上的落款都是投放当地的连锁药房。由于广告向各地的药房导流,因此金笛会向这些药房换取线下销售对金笛的"首推权"。喉咙痛的人进药店之后,导购优先推荐金笛,产品迅速脱销,销售额暴涨,从一两亿元涨到了5亿元。

建立自己的品牌,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把对方的优点变缺点。

市场上的“老二”有怎样的打法?“老二”通常要选择跟老大相反的方向走,把对方的优点变缺点。

案例拆解:

朗迪钙

朗迪钙的定位也很简单,强调"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钙。钙片里一般都含有钙和维生素D。钙和维生素D的配比,国际上一标准是∶,而朗迪提供的比例是∶,一个独特的钙和维生素D配比。为什么朗迪要做不一样的配比呢?原因很简单,消费者立刻可以接受∶外国人大多喜欢户外运动,受到的阳光照射多,所以维生素D转化率更高;中国人晒太阳少,也不喜欢露天跑步,就算是在户外,防晒工作也做得很好,这样会导致维生素D转化率不高。所以,朗迪的钙和维生素D的配比更适合中国人。

这是不是给消费者一个非常好的购买理由?我相信,期望用强调不一样的钙与维生素D配比的过程中,一定会赢得更多消费者,就像"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一样,它给了消费者一个足够好的理由。品牌一旦有了这些理由,就形成了溢价能力。

所以,面对竞争对手,找到优势位置,也就是将品牌定位中的优势与消费者心智连接,形成能够立刻拨动人心的力量,形成竞争对手有效的攻击,进而成为消费者的购买理由。

成为品类的代表

只有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领导者,你才有权利代言开创品类,否则就是为更大的竞争对手做嫁衣。你如果在一个没有代表品牌中率先发力,那必须调动资源,确保有足够的军事储备,能拿下这个品类。在成为一个品类的代表之后,最关键的是要把品类,不要把自己做小。

案例拆解:

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也是这样。它最开始是一个补血的药品,要做大阿胶这个品类,就得瞄准一个更大的市场,那就是滋补养生市场。东阿阿胶针对众多的滋补养生品为阿胶这个品类进行了重新定位:滋补上品。《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将阿胶列为与人参、鹿茸同样的滋补上品的记载。"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正是这个定位把阿胶从"补血"市场带入滋补养生这个更大的市场中,东阿阿胶也得以围绕"滋补上品"去开创顾客。

对于无威胁的竞争,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主动权引导好。

东阿阿胶也是这样的,有很多阿胶品类的竞争对手,要封杀竞争对手是非常容易的。东阿阿胶原来会严重边缘化,恰恰是因为对竞争封锁得太成功。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近80%,对竞争已经封杀到了极致,对这个市场进行了绝对垄断。但是这种成功,客观上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整个品类很小,完全被边缘化了,价值也不高。所以对于东阿阿胶来说,首要的战略问题一定是从边缘回到主流,回到它应有的价值,欢迎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这样才能把这个行业推到主流。多年来,因为东阿阿胶把价格拉高以后空间很大,很多跟随做阿胶的企业活得非常滋润。但在抢夺终端驴皮资源方面,竞争对手给东阿阿胶造成了很大困扰,所以渠道、网络中有相当多的声音,包括分析师,都希望东阿阿胶能够封杀竞争。但是东阿阿胶一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这是由战略性质决定的,即一定要把边缘的品类引导回主流,所以这类竞争者是朋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容纳它,跟它一起走,把品类带到更高。

声明:本文由鄢圣安在《人心红利》一书中整理而成,若有侵权,请留言小编,致歉、更正或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zylr/1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