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

雪,一片一片一片

拼出你我的模样

什么模样?

当然是裹成熊的模样

前阵子

小编还在嘲笑着“这个冬天不过如此”

这几天就被打脸了

早晨

每当小编要从被窝里爬起来时

真的是鼓足了勇气

等到出门时

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在瑟瑟发抖中

我们迎来了冬至

这个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冬至养生知多少

WINTER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自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气,古时候还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外地漂泊的异乡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至,所谓“年终有所归宿”,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冬至这一天家族相聚的习俗。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而且从这天起,就进入了“三九寒天”,冬至日之后养生的核心便是“防湿、防寒、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风防寒工作,千万不要“美丽冻人”,尤其是颈部、脚踝、足部、腰部、肩膀等部位;老年人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衣物宽松,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同时,由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但建议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到户外晒太阳,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静态的运动,对于不会这些运动的人来说,跳绳则是很好的冬季运动。尤其要注意,每次锻炼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特别要注重身体关节的热身活动。

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所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之时,也是阳气开始回升的时节,大地万物生命由衰转盛、由静转动,人体内也是“阴极阳生”,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正所谓‘冬藏’,这是人们养精蓄锐、储藏能量的最佳时间,所以冬至是进补的最好时机。”浙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剑平副主任医师说。

这些食物最适合现在吃

WINTER

“冬季进补,应该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是注意,这指的是比其他三季可以多摄入一些,但如果一味依赖这类食物,不仅会‘一身赘肉’,而且会给原来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的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冬季进补,并非只是‘大鱼大肉’,同样要注重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李剑平副主任建议。

又想“补补身子”,又怕“发胖”,浙大一院中医科专家推荐了以下这三种食材,不仅特别适合冬季进补,而且还有利于保持身材哦!

推荐一:白萝卜

每到冬季,白萝卜便成了菜场上最闪亮的主角之一,此时的白萝卜,汁水饱满,自古就是普通人家最重要的冬季补品。

萝卜向来有“小人参”之称,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其药用保健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常吃白萝卜,有利于护胃、护肺,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白净,而且它本身就属于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所以非常适合想要减肥的人。

专家建议,为了更好发挥白萝卜的功效,建议可以和以下这些“黄金搭档”一起食用:梨、海带、牛羊肉、鲫鱼等。尤其冬天是风寒感冒的多发季节,把白萝卜和葱白、姜片等同煮,有疏风散寒、温肺止咳的功效,还可以和鸡汤一起炖煮,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值得注意的是,白萝卜的主要钙质都集中在萝卜皮上,因此炖汤时最好不要去皮。

另外,由于白萝卜性寒下气,脾胃虚寒者应该少吃,有消化性溃疡和甲状腺肿大患者不宜食用;白萝卜还会影响到参类药物的吸收,因此建议不要和人参等补气类药物同吃。

推荐二:山药

山药既是味美可口的佳肴,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药材。《本草纲目》评价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很多人不爱吃山药,主要是不喜欢它“黏糊糊”的,但专家告诉我们,山药的营养价值很高,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鲜山药中,碳水化合物占12%,而热量只有红薯的一半不到!同时,山药的脂肪含量很低,膳食纤维含量却很高,容易增加人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欲。

不同于白萝卜性寒,山药性温,而且富含改善胃肠功能的淀粉酶等物质,常吃山药有助于营养吸收,特别是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山药不仅本身是很好的补品,而且有利于增强肠胃功能,更有利于对其他补品的吸收。

由于山药属于淀粉类蔬菜,所以食用时,要相应减少其他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如馒头、面条、米饭、烧饼等。值得注意的是,山药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但因其稍有收敛之性,所以便秘或大便燥结者不宜吃得太多。

推荐三:鹿茸

作为中药三大补药之一,鹿茸和人参、阿胶一起被称为“中药三宝”,《本草纲目》对其评价:“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

“正是因为它有补肾虚、益精血、强筋骨、增强免疫力、抗疾病、抗衰老的作用,特别适合畏寒怕冷的人,所以尤其适合在寒冷冬季进补。”李剑平副主任说,“不过,鹿茸的进补方法跟一般的补品不太一样,不太适合煲汤、泡茶。”

一是因为鹿茸很多成分不溶于水,二是鹿茸不能进行长时间高温加热,否则会破坏其营养成分。那么鹿茸应该怎么吃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呢?

专家建议,一是切片服用,将鹿茸切成0.3~0.5克的片状,含在口中,等到药味比较淡后,再嚼碎吞下去;二是研成粉末,每次0.5~1克,温水或甜酒酿冲服,或可以加在粥里;三是泡酒服用。

专家建议,服用鹿茸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增加,如果突然大量进补,可能会“补过头”,导致出鼻血、眼红、头晕,甚至可能会发生中风、昏厥等情况。

同时,因为鹿茸性温,所以有小便黄、喉咙干痛、常流鼻血等“血热”症状者不能吃;另外,有头痛鼻塞、发热痰多的风热感冒者,血压偏高、头晕等“肝火旺”者也不可服用。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就要来了,俗话说“冬季调养好,春夏发病少”,所以在防寒保暖的同时,也好好“补补身子”吧!

浙大一院专家门诊排班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点在看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zylr/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