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公益何为ldquo血肉有情之
何为“血肉有情之品” “血肉有情之品”是中医对具有滋补强壮、填精益血作用的动物药(以脊椎动物、有血动物为主)一类的统称。 其应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据年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古医方书载,当时有兽、禽、鱼、虫五类动物药种,其中具有补益人体的有人乳、羊肉、狗阴、牛乳、鹿角、乌(雌)雄鸡、鸡卵、雀卵等。 再观我们熟知的《黄帝内经》,遵从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药治食养的防治观,亦载有“五畜(牛、犬、羊、猪、鸡)”和“四乌鲗骨—藘丸(有雀卵)”等等的食养药防治方。 到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所载的67种动物药中,“上品养命以应天、中品养性以应人”中就有鹿茸、鹿胶、龟甲、鳖甲等滋补药物。 历代著名医家对“血肉有情之品”也相当重视,如唐代孙思邈首倡:“以脏补脏”(动物肝治疗夜盲)方法、李东垣以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补形(取有形之物补有形之肌肉)等等。 “血肉有情之品”中的中医思维 动物药的发现与使用和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如周易“取象比类”、“同气相求”的思维方式。 医易同源,中医具体为“以脏补脏”、“以骨补骨”、“以髓补髓”、“有形配有形”等等的运用。 比如以“阴阳”论“鹿乃阳兽,龟虎属阴”,所以多用鹿角、鹿茸、鹿胶以补阳,龟板等类药物滋阴;“五行学说”的配属及其生克制化,如木:肝—鸡、犬;火:心—羊、马;土:脾—牛;金:肺—马、鸡;水:肾—彘(猪)等思维模式和理念。 历代医家根据其思维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去反复临床验证,逐渐深化了动物类药物的“补益”认识。 如元代朱丹溪制“大补阴丸”以猪脊髓、龟板滋阴补髓,又以羊肉、龟板、虎胫骨制成“虎潜丸”治精血不足之“脚痿”; 代食疗专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专著中,以食药兼用,食养医治于一体,以羊肉等多种动物食品所制不同剂型的“药膳”扶虚补弱等等。 与草木类药物的对比 既然有“有情”当然也有“无情”,而草木类药物一般认为“无情之物”。 其在补益方面的效用与动物类药物相比也是有差别。 相关医籍亦有记载,明代《韩氏医通》云:“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例也。” 清代叶天士云:“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多用自有益。” 因此,在改善素体虚弱、疾病后期及多种慢性病过程也就是虚证“有情之品”作用尤其突出,则治疗时多以“有情配无情”。 使用注意 虽然此类药物补益作用突出,但是使用时也因时、因人而用。 《黄帝内经·素问》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意即病后食肉可以导致病证复发。 《伤寒论》中云:“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 对于大病初愈患者,忌求补心切,不宜妄食血肉有情之品,以免导致气滞、食积等不良后果,造成旧病缠绵不愈,甚或变生他病,应当循序渐进,缓补为宜。 如消渴病(现多指糖尿病)患者,虽嗜食肥甘厚味,但不能恣意纵食。 又如体虚、贫血严重患者,虽可多食血肉有情之品以促气血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但也要适量为度,以防损伤脾胃。 比如常见的阿胶,生活中很多人以此药为补血大品,甚至作为日常保健药物使用,但是阿胶属滋补品,性黏滞,食多不仅未能带来你希望的效果,甚至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适。 因此服用阿胶此类“有情之物”应在指导下使用,分清体质来使用,切记道听途说。 内容转载自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gx/1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虫草一个精准打击中国土豪阶层的富贵骗局
- 下一篇文章: 肉桂嫩枝伸展通脉达肌表,树皮沉降引火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