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内经里,卫气,即阳气,即人气。

卫气入阴后,是先走肾,再走心,再走肺,再走肝,再走脾,再回到肾……如此循环不休。

懂中医的就会发现,是相克路线,水,火,金,木,土,(肾心肺肝脾),这是阴阳互相制约,互相滋养增长的关键时刻。

阳气滋润五脏,脏腑也养阳气,阴阳相生,精气重生壮大的关键时刻,醒来阳气出,即为卫气。

这就是人体阳气重生,脏腑滋养的最重要一环。

中医的卫气,相当于西医的免疫力。

所以,阳气养得好,免疫力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主要功能:

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千万不要以为是肌表,其实非常重要防御一环

这要关要是护好了,就像扁鹊说的,哪还有后面治病什么事

二是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贯心脉以行气血。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和节律、肢体的活动和寒温

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化于肾精,根于命门,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卫气行,就是元气增生壮大,滋润脏腑的关键,营卫生会,则是生命的根本之一。

大家看,这个卫气阳气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又不是元气和宗气,也取代不了元气和宗气

气、血、精、髓的关系

气不耗归于肝为血

血不耗归于肾为精

精不耗归于骨为髓。

血起于心而藏于肝,气起于肾而生于肺。

卧则血归肝。午时收藏阳气,归根。

可能有些朋友对这些理论不太感兴趣。但有些基础不搞懂,会发现现在满天飞的养生大法,根本无法区分对错好坏。

比如“阳虚就养阳”,对不对?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阳虚,需要养阳。但养阳,很难解决阳虚。

当人气虚的时候,阳气就已经不足了。

阳气即卫气,卫气不足,免疫力下降。

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比如肺气虚极容易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等。

已经到了生病的层次了,你还只是“养养阳气”?其他几个也一样。

到了阳虚的时候,阳气其实已经严重受损了。

心阳虚则心悸失眠,

脾阳虚腹中冷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肾阳虚阳痿早泄、宫寒不孕。

这些都已经是不是那么好治的病了

这时候你要是说养阳气,是不是儿科了点?不管用啊

“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又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晚了,就没用了,如果能早点,“性命坚牢”。但如果晚了,灸几十壮,小病可以好,其他就别想了。

养阳气的方法其实是挺多的,我们摘选部分简单的给大家: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gx/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