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超赞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推荐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综合整理编选不易 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 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出的普遍规律。 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 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抓“对比”找“异同”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 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 附:通过口诀、公式等方法,突破时区学习的难点 1.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记忆。 即:时刻东进(+)西退(-),日期东退(-)西进(+)。也就是说,时刻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时期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2.在计算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时,用公式: 时区数×15°=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东西经与时区的东西相同。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8×15°=°故°E就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西八区的中央经线为:8×15°=°故°W就是西八区的中央经线。 3.在计算某一经度属于哪个时区时,用公式: 该度数÷15=商……余数。当余数7.5时,则为商时区。当余数7.5时,则为商+1时区,同时,东西与该度数的东西经同。 例如:7.4°E则为7.4÷15=0……7.4因为余数7.47.5故为0时区 °E则为÷15=8……8因为余数87.5故为东九区。 4.在进行时间换算时用公式 (1)如果处于同时区(即两个时区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的),则用:已知时区的时刻+(-)时区差=所求时区的时刻,求靠东时区的用+,靠西时区的用-。 例如:知东八区的时刻为12点,则东十区的时刻为12+(10-8)=14点 (2)如处于不同时区(即两个时区分属于东、西两时区的),则用:已知时区的时刻+(-)时区和=所求时区的时刻,求靠东的时区时用“+”,靠西的时区时用“-”。 例如:知西五区的时刻为3点,则东六区为3+(5+6)=14点 以上两种情况若所得值大于24,则所求时区的时刻为与24的差,日期加一天。若小于0,则所求时区的时刻为与24的和,日期减一天。 学习地理的重要任务是背诵,若将知识点编成口诀,想必会更好记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记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记忆口诀 滔滔入东海,涓涓青藏源; 全长六千三,流域百八万; 亚洲第一河,世界位居三。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断。 十大政区过,青蜀藏与滇; 中游鄂湘赣,下游苏沪皖, 金沙经横断①,虎跳峡云南; 上游落差大,龚嘴站四川; 瞿巫西三峡②,电站正在建。 葛洲坝枢纽,长江水横拦。 中游江面宽,“九曲回肠”弯; 洞庭鄱阳湖,沅湘汉江赣; 支流南北布,汛期易排险。 下游阔又深,江口与海连。 自古航运重,“黄金水道”赞。 ①金沙,金沙江。横断,横断山区。 ②瞿巫西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记忆口诀(二) (1)地理概况 东北三大省,黑吉辽简称。 黑北漠河镇,“极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征,外山平原中。 大小兴安岭,西北“人字形。 东部长白山,天池绮丽景。 东北大平原,松辽三组成①。 肥厚耕地阔,“沃野千里”平。 (2)气候与农业 气候之特征,冬长又寒冷; 河冰坚且厚,航运半年通。 积雪和冻土,水丰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为盛。 农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 春小麦甜菜,苹果产辽东。 一年一熟主,农业基地重。 (3)自然资源 木材基地重,长白兴安岭; 红松木优质,落叶松有名。 貂皮鹿茸参,东北“三宝”称。 东北之水库,最大松花湖。 河流流量大,水能亦丰富; 白山水电站,丰满须记住。 本区矿产多种,石油煤铁为重。 辽河吉林油田,最重须记大庆; 鞍山本溪铁矿,阜鸡鹤煤著名②; 露天采煤抚顺,矿产综合利用。 (4)城市、工业、交通 东北三大省,工业类型重。 哈尔滨机电,长春“汽车城”; 沈阳属机械,鞍钢最著名。 铁路稠密网,骨架“丁”字形; 哈尔滨沈阳,南北枢纽重。 大连不冻港,航线八方通。 ①松辽,松辽平原。三,三江平原。 ②阜,阜新。鸡,鸡西。鹤,鹤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sz/3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值得收藏
- 下一篇文章: 东北鹿乡李茜教你识别什么样的鹿茸才是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