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注意6个养生误区坑惨中老年
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少中老年人可谓是“冲在养生第一线”,各种补品买不停、偶尔试试小偏方、饮食严格控、锻炼不能少……但有时候看似是在养生,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了“弯路”。 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些常见的养生误区,不妨转给家人看看~ 1、误区一:热衷于吃补药养生 近年来,人参、鹿茸、灵芝、冬虫夏草等高档滋补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受到很多养生爱好者的追捧。 但专家表示,一方面,像肥胖、三高、心血管等疾病,本就与平时的饮食滋腻密不可分,因而这些人群其实并不需要滋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虚不受补,服用滋腻的补品,不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胃肠负担。 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均衡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另外,若是要进补首选那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花生、黄芪等,而且一定要辨清体质,最好吃前询问药师。 2、误区二:老年人要每天吃钙片 人老之后对钙质的吸收与利用下降,而且在代谢过程中流失也会比较严重,所以相对更容易出现缺钙的现象。而为了避免骨质疏松,很多人都热衷于吃钙片补钙,甚至有些人还总觉得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对骨骼越好。但凡事过犹不及。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毫克的钙,但是这并不代表人老之后就一定需要通过服用钙片来补充钙质。一般来说,每天喝一杯奶,吃一个鸡蛋,1斤蔬菜,保证营养均衡,基本可以保证钙质充足;平时也可以多晒晒太阳、合理锻炼,减少钙质流失。 而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如长期高钙地补充,会明显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增加,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增加血管钙化、心脏病的风险。 是否需要吃或者说适合吃钙片,最好还是先咨询一下医生。 3、误区三: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而食用油吃得过量,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出于对这两点的担心,一些“健康意识强”的人索性不吃油盐了,想要彻底杜绝风险。 但这样的做法反到适得其反: 过度限盐,会造成钠摄入不足,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导致水分进入细胞内,诱发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率加速、恶心呕吐等问题。 完全不摄入食用油,不仅会导致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的缺乏,也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有平稳血压、血糖等作用,但它只能从外界获取。 建议:减盐、控油才是真正的养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间。而三高人群可以再低一点。 4、误区四:单纯的想通过食物降压降糖 “是药三分毒”,但像高血压、高血糖等很多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因而有些人就听信了吃木耳芹菜降压、吃南瓜能控糖、喝醋软化血管……同时减少药量,甚至不吃药了。 食物是好食物,吃了也的确有利于健康,但作用却没那么大。以芹菜为例,动物实验发现芹菜的提取物芹菜素有舒张血管、调节血压的功能。但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在人体实现;而且芹菜中的芹菜素很低,要想达到实验效果,可能一次要吃几公斤,这根本不可能。 食物不能代替药物,只能辅助改善,生病必须找专科医生积极治疗,遵从医嘱吃药并不会带来太大副作用,但不好好吃药,导致血压、血糖反复波动,却会损伤大脑、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得不偿失。 5、误区五:吃东西讲究趁热吃 其实,趁热吃不养胃反伤胃!而且高温食物从口腔进入胃部的过程中,三个部位都很受伤。 第一关:进入口腔,烫伤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溃疡; 第二关:从咽部沿着食管游走,食管内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60℃,也易受损; 第三关:是胃黏膜。有些人常常会出现“入口不烫”,却会把食道、胃“烫伤”的情况。 所以,食物也好、饮品也好,刚出锅的都应该放一放再进口。 6、误区六:早上锻炼身体好 清晨太早锻炼身体,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弊大于利。 虽然早上人少、车少、污染少,但太早锻炼,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只会加重其身体负担。因为人体在四五点时基础代谢水平最低,此时强行调动身体机能很容易导致虚耗,也更容易摔伤、扭伤。 最后,可可还想提醒大家,真正的养生,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做到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①好心态是养生的基础:好的心态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比任何的补品都要管用。 ②食物多样化是养生的根本:养成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粗粮,控制红肉、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并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摄入坚果、奶制品等。 ③保持适量运动对养生很重要:运动是生命的动力,也是防病的最有效手段。建议每周进行不低于五次的中低强度的运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游泳、慢跑等。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④定期体检是养生的一部分:人一生中难免会有小毛病,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文章来源北青网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sz/8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杯新鲜冬虫夏草茶竟然有如此功效难怪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