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第九集解读康熙比尔盖茨,皇太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江湖流传着康熙帝“九妃连珠”和“八嫔临御”的传说,史载上找不到什么痕迹,但在康熙子女五十五人的数量上,不难看出其夜生活的丰富。康熙帝喝的鹿血是鹿茸血,传统医学认为能够强壮督脉,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安慰剂定律”——二战期间军医给战士注射镇痛剂,错注射了生理盐水,但伤员不知道,竟然止疼了。大概是鹿血的这种效应扩大了康熙帝的生育率。太监李德全的跪劝是依据清廷的祖训,康熙帝能听得进去,还真是了不起的能力,以后我等母上的念叨也要以康熙帝的心态对待,关键时刻耐住性子,是本事呦。康熙帝万没想到,鹿苑夜行撞破了太子和郑春华的“秘密友谊”,皇太子朝不保夕依旧铤而走险,大概是压力导致他的疯狂行为,其实电视剧中有一条暗线——皇太子被粘杆处监视、康熙各种当众尴尬皇太子、其他阿哥对皇太子位置的觊觎和心存芥蒂等等,都是推动太子走向极端的力量,并且大部分推力是康熙帝有心为之,虽然这条故事线有些暗黑,但却是画龙点睛之笔,对于康熙帝的解读,既要看到他发号施令的一面,也要看到他苦心巩固权力的一面,这样才能剖析出历史人物的动机和方向。小太监何柱的高声求饶,示警了太子和郑春华,此时郑春华的勇气和临危不乱是难得的——一首儿歌劝退了康熙帝。红学爱好者有个有趣的想法认为郑春华隐喻林黛玉,这还真不是孤案,因为蔡元培先生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胤礽,他认为所谓的“宝玉”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接班人胤礽,胤礽被废所以不是真宝玉,而是贾宝玉。《红楼梦》的神奇和魅力就是充满似是而非的考究,就如同埋入沙漠中的宫殿,只要你去挖掘,就肯定有东西,只是这个东西庞大得超乎个人能力,故而一代代红学爱好者如同生态瓶中的蚂蚁一样有滋有味,只是这个瓶子大如非洲大陆。《红楼梦》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大概就是其有生活底蕴、有人物原型、有历史做弘大的背景的原因吧。作者二月河的引路人便是红学大家冯其庸,所以对于《红楼梦》的种种密辛了如指掌,运用到作品之中也是驾轻就熟。《雍正王朝》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年秋月和郑春华是其中的两位。春花秋月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说的是令人沉醉的良辰美景,二月河以之为姓名,道的是女子的境遇悲凉,没有一丝诗意,郑春华投资前程委身太子,年秋月举家抬籍深锁内庭,都是付出型人格,都是心爱之人求之不得。太子夜访四阿哥,邬思道洞悉康熙帝心思,预料到太子命运,十三阿哥代四阿哥挡刀,在八阿哥处,十四阿哥亮了手绝活——模仿太子笔迹调兵,这可是三国“灯笼忠”钟会的本事啊。凌普两千兵马进驻热河行宫,把康熙吓了一跳,大阿哥立即呈上太子手谕,康熙决断迅速,火线拔升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为亲王。注意李德全朗读的圣旨:其中“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诸阿哥位序前都有个“皇”字,这是清朝特有的公文格式,从这一点上就破掉了“传位于四子”的民间传说。 传位于四子戒得居诸阿哥被控制,是康熙帝老道的一招。四位亲王之间关系微妙,大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互有嫌隙,彼此牵制。康熙帝即争取了人心,又确保了自己的安全。大阿哥自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心机外露,声明为父顶雷,杀太子安天下。康熙却翻脸把他圈禁了,这是为何?(一)鉴古知今。汉武帝杀戾太子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大失人心,朝廷动荡,史笔如铁,记录在册,身后名毁誉参半等等。康熙曾手书谕诸大臣:“……所以不杀者,恐如汉武帝之后悔,致后人滋以口舌也。”(二)曾爷爷的血泪,当年努尔哈赤杀掉长子褚英,以换取内部的团结,存在一定的被胁迫屈辱,心中是充满惭愧的,故而命令后代不准骨肉相残。(三)最重要的是扳倒太子是康熙预期目的,就是太子不反,他也会把太子逼反,但却不会致死太子,因为事件扩大化,会让自己的动机被刨出来,落个“不慈”的恶名。(四)大阿哥吃相难看,明明是公报私仇,为自己谋利益,声声替老子分忧,貌似背锅实则甩锅,活活把老子推出去当肉盾,你妈妈的好儿子啊。(五)牺牲掉大阿哥,转移舆论的焦点,康熙帝坑太子的动机就可以掩饰过去了。 大阿哥戒得居的典故,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建了戒得堂,他说爷爷康熙摘《论语》“戒之在得”刻之为印。意思是人老了不能贪、要减少欲求,这大概是康熙晚年行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来源,也可看出儒学对康熙帝影响深刻之处。太子和十三阿哥跑到野外被粘杆处找到,在康熙面前被大哥话术攻击,在侧的三阿哥之前被大阿哥坑过,抓住大阿哥欲逼疯太子的破绽,指出大阿哥的用心险恶,大阿哥词穷,对于两个稍微放点心的儿子居然一事未平节外生枝,其中一个还是平日知书达理,与世无争的三阿哥,在权力面前爪牙犀利与吃相难看的大阿哥不遑多让,康熙帝晕厥。此时对康熙帝用真心的倒是两个外人:慌不迭的张五哥,失足摔倒的张廷玉。戒得居门口的众阿哥纷纷攘攘,得幸四阿哥喝止控制住了局面。否则人心叵测,十四阿哥敢调兵,八阿哥敢用阴谋,谁知道会不会对康熙动歪心眼呢,要知道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可是随身带着毒药的主儿。张廷玉为什么要哭?之前看这段时,觉得张廷玉是在做戏,但没想明白做戏的原因,因为张廷玉不会露骨地“表忠”,那是权术,一时有用,过后反而会反噬自己,张廷玉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权术在英主面前是万万不能用的。翻看几遍后有了思路——张廷玉的哭是为了进言:康熙帝不看太医,主观意识强烈,张廷玉让太医在旁边候着以防万一,然后哭谏给康熙提醒,为什么不直接说呢?直接说,会落个邬思道的下场。 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有一个故事,常在西方报端引用——刚刚登上亿万富翁宝座的比尔盖茨与分销渠道打乒乓球,结果有一个耿介的没让着他,导致比尔盖茨当场翻脸。这个多少让人有点吃惊,亿万富豪竟然跟村口玩泥巴的屁颠小孩一样小心眼!其实归结到人性上来说,就合理了,谁都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尤其是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被他人预判,这对于古代君王来说更是不可触碰的“逆鳞”。张廷玉以大局为念,不得不提醒康熙冷静,但得把自己摘出来,所以用自己慌乱的举止来铺垫,不得不说张廷玉这个杆斯诺克打得“柔”。 张廷玉大阿哥德不配位还试图主持大局,结果三阿哥不屑,十三阿哥顶撞,可是十三阿哥说得兴起,生生把自己搭进去了。其实他说得没错:“亲生骨肉,自相残杀。”但十三阿哥的纯真,没有看到权力争夺的真相——权力场是万蛇坑、是修罗炼狱,互相残杀是必然结果。他的直言真话,听在康熙帝耳中是格外的刺耳,一个是恼怒十三阿哥不倾向老子,一个是惋惜十三阿哥政治上的不成熟,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戳中了康熙的心事。张廷玉改变立场不再支持太子,让康熙得以安慰,旋即指出调兵手谕的可疑之处,这事让康熙头大了,打算立即查办,张廷玉婉转的说了句“无从着手啊”,康熙秒懂:轻重缓急,逼虎跳墙,还是给十三阿哥戴帽子吧。于是令张廷玉询问十三阿哥调兵手谕问题,然后把屎盆子扣在十三阿哥的头上,把调兵事件做了一个了结,让八阿哥、十四阿哥松了口气,始终蒙在鼓里晕头转向的十阿哥倒是说了一句仗义的话,这个愣头青能处,可惜啊。 十阿哥大阿哥着实冷心冷肺,一心不想让太子脱罪,十分有胡教头的头脑,对众阿哥为十三阿哥求情的行为大加指责,这玩意脖子上长的是脑袋吗?十二分想看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圈踢老大的场面。康熙召见诸阿哥,指出两点:第一重选太子,第二太子得有德。对于局外人来说,康熙的意思很清楚:儿子们都老实点,谁表现好我选谁做太子。但对利益既得者们想法就不一样了:赶快想办法当太子,没有规则、不择手段、机会难得、机不可失!看来,胤禛还真是有福气,他有一个局外人支招,而且还是个智者。康熙明确方向后,立即把大阿哥推出来立威,一石二鸟啊,可惜的是权术一旦用多了,威望就受损了。《雍正王朝》十分良心的地方在于“不吹捧权术”,从众多的清廷戏中,无论是言情的还是争锋的,都围绕着机关算尽的勾心斗角,把权术包裹成登龙战衣,大有无心机不欢、无权术不爱的势头。但很少指出“权术是双刃剑”,达到目的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做事的姿态应是以“诚”第一,对自己诚、对事情诚。康熙晚年吏治混乱,墨吏猖狂,与康熙的权术思想是有关系的,群臣畏威不敬,这是一个“狼来了”的另读。 #雍正王朝解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zy/11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群加藏乡一鹿高歌向前行乡村行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