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和鹿衔草均能补肾和祛风湿,但巴戟天偏于补肾阳、强筋骨,鹿衔草偏于补虚及活血调经。巴戟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鹿衔草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现将二者功效及应用介绍如下。

巴戟天

别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②《本草经疏》:"凡病相火炽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简易小妙方

1.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三两,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两半,牛膝三两(去苗),羌活一两半,桂心一两半,五茄皮一两半,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判),干姜一两半(炮裂,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饮下三十丸。(《圣惠方》巴戟丸)

4.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5.治白浊:菟丝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纸(炒)、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于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鹿衔草

别名:破血丹,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鹿安茶。

性味:甘苦,温。

归经:《植物名实图考》:"入肝、肾二经。"

功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

主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简易小妙方

1.治虚劳:鹿衔草一两,猪蹄一对。炖食。(《陕西中草药》)

2.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四钱。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3.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鹿蹄草、白术各四钱,泽泻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4.治慢性肠炎,痢疾:鹿蹄草五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崩漏:㈠鹿衔草四两,猪肉一斤。炖热。加盐少许,两天吃完。(《陕西中草药》)㈡鹿衔草五钱,地榆炭一两。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6.治肾虚五淋白浊:鹿衔草二两,水煎服。(《云南中医验方》)

7.治过敏性皮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鹿蹄草适量。煎汤洗患处,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

8.治外伤出血,蛇咬伤:鲜鹿蹄草,捣烂或干品研末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参考资料:中药大辞典,本草纲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zy/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