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东北地区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的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弊端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土壤条件:地形单元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统称东北平原)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A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气功了契机。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由于南岭阻隔珠三角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质性缺水);噪声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调整和治理措施:

①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配制造业。

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来源:综合网络。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努力学习,其实是一件很酷的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zy/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