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现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地生根,明目张胆送钱送物的情况明显减少,但一些所谓的“土特产”仍暗流涌动,且异化成为新的权钱交易工具。

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收送礼品,送点“土特产”成了沟通关系、求人办事的“常规动作”。相比送红包礼金,送“土特产”这种“土贿”更具隐蔽性。当然,所谓的“土特产”,并非普通人想象中的几只土鸡、几包土菜,或者城里人难得买到的水果,大多是“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像昂贵的茅台酒、宜兴紫砂壶等等“名贵土特产”。此外,有的“土特产”表面是普通的地方特产,实则里面却大有文章,正如有媒体报道的:土鸡蛋中混着金鸡蛋,茶叶盒里装着美金,山珍海味里掺着貂皮鹿茸,文房四宝包装盒里附赠玉器珠宝等等。

一些官员觉得,收受一瓶酒、一包茶叶、几件“土特产”算不上腐败,其实这可能打开的正是贪欲闸门。比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就是从收人家两瓶醋开始,“收土特产,收红包、贵重物品,直至搞权钱交易……”一步步滑向深渊;怀化市原副市长李自成,从收受土特产起步,到收烟收酒收红包,再到收受现金贿赂;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厅长刘洪涛一开始只收些一般的土特产、礼物,后来是收名贵烟酒,再后来就收受名人字画、珠宝玉器、现金钞票……一个个不起眼的“蚁穴”,已让不少贪腐之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些“土特产”是抹上了“假情假意”的糖衣炮弹,是打着礼尚往来幌子却在私下进行的肮脏的权钱交易,其破坏性不可小觑。对于“土味”腐败,一方面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让官员们引起警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防微杜渐,要严防“土味”变“腐味”。另一方面,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则要重拳整治,要认识到“土味”的危害性,要加大打击力度,要揭掉“土味”腐败的“温情面纱”。不能让“土味”腐败成了“腐败暗角”,筑牢党员干部“心理关”与“监管关”。

从根本上来说,根治腐败,不管是“土味”腐败还是“洋味”腐败,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作风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让花样翻新的腐败手段没有“用武之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ronga.com/lrpz/11020.html